2023年6月10日是我国第18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业务指导下,6月10日至7月10日期间国家图书馆联合包括昆明少年儿童图书馆在内的全国220余家各级各类图书馆开展联展联映的“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五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暨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传承人记录成果特展”系列活动。
活动期间我馆将推出线上系列推文,展映68部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的综述片。特展中展映的68部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影片,全部来自非遗记录工程——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中的代表性成果。其中包括2022年我国最新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以及较少进入公众视野的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麦西热甫、中国活字印刷术等项目。
通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已经进入到系统性保护的新阶段,非遗保护工作日渐深入人心。今年恰逢《公约》通过20周年,国家图书馆联合图书馆界,发挥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作用,让全国各地人民群众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共同欣赏非遗的多彩魅力,共同享有非遗保护的优秀成果,共同开创非遗保护工作更美好的未来。
中国的木活字印刷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印刷技术之一,在浙江瑞安等地依然使用这种技术编印谱牒。男性经过训练完成汉字的刻划,经过刻字、捡字、排字等程序后进行印刷。这需要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古汉语语法。女性承担裁纸和装订的工作,直到完成宗谱的印刷。活字书页拆解之后可以反复使用。春夏秋冬,工匠们带着一套套的木活字和印刷工具,行走在地方社群中,从一个祠堂到另一个祠堂。他们用手工完成谱牒的印制。谱牒的印制完成之后有专门的仪式,印刷工匠将其放置好,锁在箱子中以便保存。木活字印刷术主要通过家传口授的方式传承。 木活字印刷技术—林初寅
识别二维码观看综述片
- 浏览 44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