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读书天,不负春光与君约。今年,“盘龙江畔最美朗诵声”活动刚启动招募,就受到了广大朗诵爱好者的关注。其中,有一位老师带着全校12名学生一同参加了朗诵活动,将淳朴、清澈的朗诵声带到了我们身边。今天,让我们走近支教老师刘婷婷,一起听听盘龙江畔最美朗诵声背后的故事……
01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朗诵是一个人遇见另一群人
“当孩子们得知可以参加最美朗诵声的活动时,大家都很兴奋。他们的朗诵声可能不是最出彩的,但是我相信这次的朗诵活动,会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朗诵的种子,这颗种子总有一天会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刘老师说。
2021年10月,盘龙区教育体育局启动公办学校成长共同体计划,通过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结对的方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了响应“公办学校成长共同体”政策,明通小学作为共同体领衔学校之一,派出多位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在明通小学任教23年的刘婷婷,来到了盘龙区松华中心学校新街分校(以下简称“新街分校”)支教。因为地理位置偏僻,新街分校全校只有12名学生。在来到这里之前,刘老师觉得学生这么少,教起来肯定特别轻松。但当她真正到了这里以后,才发现和她想象的不一样。
刘老师和学生们的合影
“学校只有两个班,五年级和六年级各一个班。基本上是两个老师管一个班,这两位老师要上这个班的全科。”两位老师管一个班,意味着如果其中有一位老师有事请假,另一位老师就得从早上八点守到晚上七点。并且虽然小学的课程不难,但是像音乐、美术这样的课程也不是一上手就能游刃有余的。每一位乡村教师都在想办法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日复一日地坚持做着同一件事。
02
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
更是开启世界之门的钥匙
“每个老师对孩子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最重要的是要多跟学生沟通,真诚待人。”真诚是刘婷婷教育学生的方法,也让她和学生关系更近。刚开始教学的时候,刘婷婷发现班上有一个叫小男孩,很不喜欢学习,并且经常漏做作业,但在刘婷婷和其他老师的引导下,“怪脾气”的他慢慢变得爱学习了。
衍纸艺术·走进新街分校
有一次,刘老师在给学生讲《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时,当学生们听到一位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在同一个地方耕耘,最终将一片不毛之地变成树林茂密的护林带时,学生们的眼泪一下子就落下来了,学生们的热泪也让她相信文字真的有触动人心的魔力。淳朴、善良、独立的孩子们带给刘老师很多感动,在支教过程中,她也时常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作为妈妈,自己代替孩子做的事情太多了,有些事情还是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该吃的苦要让他自己去吃,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哪怕一开始做的不够好,但是经过反复的实践,甚至是失败,他总有做好的那一天。
03
让朗诵的种子
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新街分校的学生很少接触外面的世界,当得知盘龙区文化和旅游局举办了“盘龙江畔最美朗诵声”的活动时,刘老师立马和校长说了这件事,校长和老师都很支持她。学生们听说能参加朗诵活动时,都特别兴奋。虽然学生们的朗诵可能不是特别出彩,但是刘老师相信,这段经历一定能成为学生们最美好的回忆。
正如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刘老师希望在朗诵过程中,孩子们能通过文字去和作品里的人物对话,看见另一个世界,感受文字的魅力。刘婷婷老师也参加了朗诵活动,她朗诵的作品是自己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是在她到新街分校第一个清晨所见所闻的诗化表达。
山村学校的清晨
清晨,
薄雾从山间升腾而起又渐渐沉淀下来,
挂在稻尖树梢,
在湛蓝的天空下轻轻曼舞,
牛哞、猪哼、犬吠、鸟鸣、鸡啼、人声,
村子渐渐醒来了……
孩子们轻笑着,
开始了清晨的打扫,
水珠在朝阳的映照下欢腾地跳着
湿漉漉地面映出了他们的笑脸
赵闻天赐滑了一跤
欢笑声荡过长长的走廊
上课的哨声响起
校园里安静了
教室里传来悄悄的背书声
我轻咳了一声走进教室
上课 起立
同学们好 老师好
04
当老师不一定选择支教
但是来支教一定不会后悔
在采访过程中,刘老师不止一次感叹,很庆幸能来到新街分校,和这里的老师成为同事,为加强城乡教育交流尽一份微薄之力;也庆幸能和12个孩子相知相识,被一个个腼腆的微笑和一双双清澈的眼睛所感触。
刘婷婷老师镜头下的乡村
“不管到哪儿,都要善于去发现生活的美。”在刘老师的文字里,艰苦的支教生活美得像一首诗、一幅画,让人向往。为了留住生活中那些转瞬即逝的美好瞬间,她坚持每天写支教日记。“等我退休以后,翻一翻这本支教日记,我肯定还是会想起这里发生的每一件事,遇到的每一个人。”
刘婷婷老师的支教日记
为什么要朗读?因为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当“盘龙江畔最美朗诵声”遇见松华中心学校新街分校的12名学生,让我们看见在无人知晓的地方,有很多像刘婷婷一样的人,在播撒知识的种子,也让我们听见了大山深处传来的声声朗诵声。
朗诵属于每一个人
“盘龙江畔最美朗诵声”活动仍在继续
我们期待“遇见”更多声音
- 浏览 60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