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家不能团圆,但能换更多的小家团圆,我觉得就值得了。”春节期间,昆明少年儿童图书馆(盘龙区图书馆)副馆长王麒翔坚守在抗疫一线,舍弃小家团圆,守护了更多人的阖家团圆。
01
扫除“拦路虎”
让每一分钱都物有所值
自3月7日疫情发生以来,王麒翔除了负责盘龙区图书馆大楼的疫情防控工作,还承担了8个隔离观察场所的物资发放及调配工作。“经我手的每一分钱都是政府拨款,政府的每一分钱都是人民的税收,我必须为我经手的每一分钱负责”,为了让每一分钱都能做到知来路、明去路,大到防护服小到口罩,王麒翔对每一笔款项都做了详细记录,确保事后能经得起大家的检验。
疫情突然暴发,所有地方都在采购,物资短缺、物资需求急、不清楚物资型号、规格等一系列问题,成了王麒翔工作的“拦路虎”,但他一直以“办法总比困难多”的工作态度,将难题一一化解。最忙的时候,王麒翔一天之内要接打600多个电话,有时候上一个电话还没挂断,下一个电话又打进来了。面对繁杂的工作,王麒翔没有半点怨言,他说这点辛苦和一线负责采样以及值守隔离观察场所的同事比起来,已经很轻松了。
02
战疫“搬运工”
将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
3月17日晚上七点,派完物资回到家的王麒翔刚打算休息,又接到调配物资的电话,他抓起衣服赶回仓库,发到了十一点半,才结束工作。疫情期间,各个隔离观察场所物资需求量特别大,为了省经费,他和同事还当起了“搬运工”。“前两天,有个隔离观察场所的负责人告诉我,他们需要上万个小号医疗废弃物垃圾袋,这个数量听起来可能不多,但是这些垃圾袋加起来有七八十斤重。”平时在我们眼中轻如鹅毛的垃圾袋,到达一定量后,变成了压在他们肩头的重担,无数文旅人秉持着“尽自己最大努力,将工作做到最好”的工作原则,上下一心,守住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别人不敢做的、不能做的、不会做的,我们必须要上,这就是党员,也是我们家一脉相承的传统。”入党已经11年的王麒翔是家里党龄最短的人,却是身经百战的“抗疫老手”。自2020年以来,王麒翔恪守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数次挺身而出,站在了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去一线之前,我已经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况且在我身后,还有千千万万个‘我’和我一起并肩战斗。”
03
特殊“团圆饭”
从疫情中感悟中国力量
2022年,四十二岁的王麒翔在隔离观察场所度过了人生最特殊的一个除夕夜。除夕当天,酒店贴心地为他们准备了两桌丰盛的年夜饭,就这样王麒翔和二十几个抗疫专班的同事在隔离观察场所度过了一个别样的团圆年。
王麒翔和卫监局、文旅局、疾控、公安、医院等单位的20多名抗疫同事一起吃年夜饭
疫情给我们带来了很多考验,也让我们成长了许多。经过这次疫情,王麒翔发现自己刚上初二的儿子懂事了很多,变得更坚强也更有担当了,这是他没有想到的。热爱旅行的王麒翔打算在疫情结束后,带着全家人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因为他想告诉儿子,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遇到过很多比疫情更可怕的事情,但我们都挺过来了,这次肯定也不例外。在看过祖国的美景后,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守护好祖国的万里山河。
王麒翔和妻儿在天安门前留影(2018年7月)
十天后,稍作休整的王麒翔又要回到隔离观察场所开始新的战“疫”工作,相信在更多像王麒翔一样的文旅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会迎来“疫”散花开,山河无恙。
- 浏览 587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