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和社会需要有人站出来承担责任的时候,虽然我只是一个‘小米渣’,只能做一些小事情,但我还是想趁着自己还年轻,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2020年,疫情刚开始,大学学广播编导的李艳清成为了所在社区的志愿者,她发挥特长为社区疫情防控宣传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2022年初,疫情反扑,文旅局机关召开紧急工作会,动员干部职工主动报名进驻隔离观察场所参与疫情防控工作,身为昆明少年儿童图书馆(盘龙区图书馆)的一分子,李艳清主动请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这意味着她将在隔离观察场所度过春节。李艳清坦言其实自己也很想陪在家人身边,过一个团圆年,但当时正好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人手,再加上自己是年轻人,想着多承担一点社会责任,所以在没和家人商量的情况下,就举手报名了。当时她内心也忐忑过,但家人都很支持她,丈夫还主动承担起更多的家庭责任,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
“虽然有同事也说他们可以帮我分担工作,但是他们手头上也有很多事情,所以我还是想着尽量自己把手头上的工作做完。”为了不耽误自己的本职工作,也不给其他同事增加负担,李艳清利用中午和晚上的时间,把本职工作都做完,并且提前将接下来一个月能提前做的工作做好,才去了一线。
在隔离观察场所,李艳清主要负责信息报送、隔离人员对接等一系列工作,这些工作很琐碎,再加上不间断会有人到隔离观察场所隔离,所以她和防疫专班的同事们要保持二十四小时待机状态,为此他们都不敢脱衣服睡觉,只是把外衣脱了,这样有事情直接披上外衣就可以继续投入工作。
战“疫”过程中,连轴转的工作再加上部分群众的不配合,李艳清也会有情绪不好的时候,但她会很快调整自己的状态,“你来了就是要做这个工作的,大家都累不止你一个人累,你不能随意发泄自己的情绪,给大家添麻烦”。
“他为什么不愿意进隔离观察场所?他们真正需要什么?他的诉求是什么?你只有像家人一样,站在他的角度去为他考虑问题,再多一点耐心,其实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面对很多人不愿意进隔离观察场所甚至抵触被隔离这件事,李艳清和同事们用耐心的解答和细致的服务安抚了他们,也让所有人相信只要大家团结起来,疫情终会被打败。
“我们专班有28个人,大家都很团结,有事都会互相搭把手,我们有一个群,到现在都还在,大家还会在群里闲聊,互相关心对方的情况。”小时候,李艳清的爸爸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是她爸爸在部队的战友,那时候她不懂为什么爸爸和这个叔叔的关系可以这么好,但这次她和专班的伙伴们,也成为了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她才突然理解了爸爸和战友的感情。
今年34岁的李艳清,虽然是单位最“年轻”的人,却也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在抗疫期间,看着年幼的孩子她也有舍不得的时候,但作为一位妈妈,她想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孩子,人活着还是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不能稀里糊涂地过日子,她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也能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前段时间,我老公给我分享了一张他爷爷光荣在党五十年的勋章照片,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我觉得我这件事做对了,没给他老人家丢脸。”
2012年,年仅24岁的李艳清来到盘龙区图书馆工作,转眼间,今年已经是她在这里工作的第九个年头了。在同一个赛道跑久了,人容易倦怠,也容易失去方向,李艳清也不例外。这次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经历,让她看到了更多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也让她有时间停下脚步来观照自己的内心,调整自己前进的脚步。最终,她和自己和解了,只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不忘初心,最后都能到达远方。
“我回到工作岗位后,同事们都说我比以前更积极,也更有活力了,而且我跟家人的关系也更亲近了,我觉得自己成长了很多……”没有人生而无畏,只是有人选择了孤勇。一直强调自己是“小米渣”的李艳清,凭借着一股韧劲,在战“疫”过程中,展现了青年文旅人的责任与担当。
- 浏览 53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