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藏书票”,图书馆员来说说!

或许你知道粮票、饭票、布票

或许你了解并喜欢收集邮票

但你是否知道藏书票?


 藏书票是什么? 

顾名思义,藏书票和图书收藏有关。它是版画创作的一个分支,是一种微型版画艺术,在美化书籍的同时标明藏书属于谁,有些类似于我国从古至今流行不绝的藏书印。

微信图片_20220320163128.png

M.C. ESCHER埃舍尔藏书票之摊开的书本


 藏书票长什么样子? 

藏书票外型小巧,大小通常在17平方厘米以内,一般贴在书的首页或扉页。票面除主图案以外,还有藏书者的姓名或别号、斋名等,有的还刻印一些成语、警句或格言,国际上通行在票上写“EX-LIBRIS”(拉丁文),与票主姓名相连,表示“属于私人的藏书”,既是藏书者对书籍的热爱、珍视和敬重,也是个人风格品味的展现。

藏书票精致小巧、题材广泛、图文并茂、韵味无穷,它独特的文化内涵、实用价值和艺术欣赏性,使其被誉为“版画珍珠”“纸上宝石”“书中蝴蝶”。


最早的藏书票是什么时候的?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藏书票制作于1470年,藏者为德国人约翰内斯·克纳贝恩斯贝格(Johannes Knabensberg),署名勒戈尔(Lgler)。票面为一只刺猬踏着落叶,衔着一朵被折下的花,上悬飘动的缎带上写有德文“慎防刺猬随时一吻”,寓意当你向别人借书看的时候,别忘了还书,当心刺猬用它的刺吻(扎)你。

微信图片_20220320163132.png


刺猬藏书票

另一枚较早的藏书票制作约在1470-1480年之间,票面是一位手捧盾徽的天使,盾徽上有一头牛。据考证是德国勃兰登堡家族给一家修道院赠书时专门制作的,盾徽代表着勃兰登堡的纹章,相当于古代种族的图腾。

微信图片_20220320163136.png


天使捧盾藏书票


盾徽图案的由来也颇有意味:中世纪欧洲的贵族,都有自己专属的族徽,由于当时盛行骑士之风,骑士所持的盾便常被用来作为族徽的造型,而贵族在族徽上标榜其贵族血统的方式之一就是计算其家系中祖先拥有的贵族纹章数量,盾牌上纹章数量越多,其家族血统越高贵。贵族在使用的物品上都要加上这样的族徽以示家族的权力和地位,书籍也不例外。

微信图片_20220320163138.png

微信图片_20220320163140.png

英国18世纪贵族纹章藏书票


 藏书票的小小发展史

藏书票起源于15世纪下半叶的欧洲,那个时期,教育不普及,书籍在欧洲属于奢侈品,有能力收藏图书的只有贵族或者修道院,因此15至17世纪的藏书票多以表示贵族权势与家族地位的纹章作为图案。

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兴起,新兴资产阶级诞生,教育逐步普及,出版业持续发展,使得藏书不再是少数贵族的专利,许多中产阶级也开始收藏图书,藏书票逐渐走向平民化,以纹章显示地位逐步转为用图画来表示收藏者的个性与喜好,藏书票的款式也不再局限于早期的方形和盾形,出现了菱形、拱形等各式各样的外形。

18世纪,进入绘画藏书票时期,该时期藏书票的主题非常丰富,有人物、职业、爱好、风景、建筑、动物等,画家、音乐家、神话人物、寓言故事、花草猫狗等等多种多样的图案各放异彩,也有的干脆以自己的书斋为主题。

微信图片_20220320163143.png

18世纪后半叶的音乐藏书票

微信图片_20220320163146.png


德国早期线刻版果树下的闺秀藏书票

微信图片_20220320163149.png


花环与鸟藏书票

微信图片_20220320163150.png


藏书票中的书房

藏书票的繁盛期出现在19世纪的下半叶。当时欧洲的文人几乎都自己动手或请人设计属于个人的藏书票,有些书店也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制作藏书票。很多著名画家都会参与藏书票的创作,如马狄斯、高更、毕加索等,而文学家们则积极使用它们,如福楼拜、雨果、海明威等,使得藏书票成为一种文化,藏书票变得更精美。

微信图片_20220320163153.png


毕加索设计的藏书票


 第一枚中国人使用的藏书票长什么样? 

现今发现的第一枚中国人使用的藏书票,是写有“关祖章藏于美国纽约”字样的藏书票,大约是1914年前后制作的,该枚藏书票贴在1913年版的《图解法文百科辞典》上,1990年由台湾收藏家吴兴文先生淘书时发现并收藏。后国家图书馆从馆藏《京张路工摄影》集(约1910年初出版)一书封里页,也发现一枚同样的书票,证明“关祖章藏书”书票制作时间最迟在1910年。

关祖章,广西人,留学美国归来,曾在当时的交通部任职,他受西方文化影响,喜欢藏书票,可能是最早使用和制作藏书票的中国人,贴有“关祖章藏书”书票的《图解法文百科辞典》和《京张路工摄影集》都是他的藏书。

关祖章藏书票画面是一位头戴方巾、身着补丁长衫的古代落拓书生,正在昏暗的烛光下展卷阅读,满地散落线装书以及宝剑等饰物,颇有古风,上署“关祖章藏书”五个字,大小两只书箱上分别标有“书林”“书易”字样。这枚藏书票充满中国古典韵味,不仅是艺术品,更具有美学意义和历史意义。

微信图片_20220320163156.png


关祖章藏书票

另较早一枚中国人较早使用和制作藏书票是宋春舫1914年留学瑞士时请人设计的“褐木庐”藏书票,褐木庐是宋春舫藏书楼的名字,也带传统文人的情味。

微信图片_20220320163158.png


宋春舫“褐木庐”藏书票


 藏书票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在20世纪三十年代,藏书票从日本传入中国。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版画运动,指导和影响了李桦、赖少其、唐英伟等一代版画艺术家的书票创作。一批著名作家、艺术家如叶灵凤、郁达夫等人也开始注意和推介藏书票,不少大学与机构的图书馆也在图书上运用藏书票作为馆藏标识。

鲁迅先生本人也收藏藏书票,他的日记对自己的24枚藏品均有记载。他曾说过:“用版画装饰书籍,将来一定会成为必要。”

微信图片_20220320163201.png


鲁迅收藏的唐英伟的作品

微信图片_20220320163203.png


叶灵凤藏书票

微信图片_20220320163205.png


李桦藏书票《夜来香》

微信图片_20220320163208.png


著名版画家杨可扬为中国作家巴金所作的藏书票

1930年代之后,藏书票没有太大的发展。一直到80年代初,文化复苏,藏书票再次兴起。1984年3月16日,中国第一个藏书票研究会(现称为“中国藏书票艺委会”)于北京成立,李桦为顾问,梁栋为会长。1986年中国举办了首次藏书票展览,展出作品千余枚,在全国反响甚大。之后,各地藏书票组织也相继成立,办展、交流、出刊,把中国藏书票创作和收藏活动搞得热闹起来。中国藏书票同时介入国际交流,1987年中国正式加入“国际书票联盟”。近些年来,国内关注藏书票的人越来越多,藏书票收藏发展很快。


为什么藏书票在中国流行晚于西方?

藏书票在我国流行要晚于西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学者唐弢认为,我国的古籍大都是纸质柔润的线装书,便于钤印;而西洋老式精装本质地多硬而厚,更适合加贴藏书票。此外,藏书印还分为阳文、阴文或半阴半阳,加之汉字本身就形态丰富,甲骨文、钟鼎文、大小篆字、汉隶、楷书等各不相同,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西方也有藏书印,但西方藏书印使用的英文字母相较简单,配图单调,有的干脆就印一两行文字,稍显乏味。因此西方更倾向于使用能够加入更多个性化元素的藏书票来满足藏书者的独特需求。

微信图片_20220320163211.png


中国古藏书印   

微信图片_20220320163213.png


藏书票《老鼠夜读猫作怪》


 藏书票都有哪些类型?有什么价值呢? 

早期的藏书票主要是作为藏书的标志,直到19世纪下半叶有人开始研究藏书票,才渐渐开始重视它特有的艺术价值,从此艺术家、画家甚至文人纷纷参与其中。

藏书票除了流传最广的版画藏书票,还有手绘藏书票、印制藏书票、电子版藏书票、剪纸藏书票等多种类型。

版画家专门设计并亲自印制的版画藏书票,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品。其制作方法与版画相同,大体分为绘稿、转稿、刻制和印制四个步骤;技法上包括凸版、凹版、平版、孔版、并用版及其他版;材料上分为木刻版藏书票、铜版画藏书票、丝网版藏书票等类型。限量印制是藏书票收藏价值的体现。一些很受欢迎的画家的作品,印的数量会多一些,可能出第二版、第三版,但初版最珍贵,比之后版次的价值要高一点。

微信图片_20220320163219.png

铜版藏书票


手绘藏书票是按照藏书票的格式在小纸张上直接绘画的,都是画家原作,不易复制。这类书票并不多见,早期的手绘藏书票弥足珍贵。

微信图片_20220320163220.png

木刻手彩藏书票-牵龙的女子

印制藏书票也可称为“通用藏书票”或“复制藏书票”。在西方流传较广。这类藏书票不供个人专用,不标明票主,但会在票面上留有一些空白,留给藏书者签名。

微信图片_20220320163223.png

印制藏书票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绘图制作的电子版藏书票的制作更加简单、快捷,并用国际通用符号注明作品是电脑版,但收藏价值相对打了折扣。

20世纪80年代,中国剪纸学会仉凤皋会长发起倡议,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剪纸与藏书票结合,形成了一种新型藏书票——剪纸藏书票,为藏书票在中国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微信图片_20220320163225.png

剪纸艺术藏书票

小小的藏书票,蕴藏着一段段不可小看的历史与耐人寻味的故事。翻开一本书,首先看到的是一幅与精美的装帧设计相配合的藏书票,不但增加藏书的装饰效果,而且还能够表达读书人的胸怀和心愿,同时也让藏书票飞向更多的读书人和藏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