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期 | “年华易老,技 • 忆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暨工作回顾展”

1.jpg


2022年6月11日是我国的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业务指导下,6月10日至7月10期间国家图书馆联合包括昆明少年儿童图书馆在内的全国182家图书馆举办“年华易老,技 · 忆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成果展映月暨工作回顾展”系列活动。

活动期间我馆将推出线上系列推文,展映115个获评优秀的传承人记录项目的综述片。这些综述片立体展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成长经历、技艺特点、代表作品、传承教学等内容,通过观赏影片,观众们不仅能领略到非遗传承人的技艺和风采,还能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所焕发的魅力和风情。让我们一起致敬非遗传承人,牢记文化守护的责任感,共同守护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曾金贵 · 传统戏剧



长按识别二维码

观看综述片


2.png


2.2.png


传承人编号:03-1139
传承人姓名:曾金贵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38.03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长沙市
项目名称:湘剧
项目类别:传统戏剧

曾金贵,1938年出生,男,汉族,湖南桃江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湘剧代表性传承人。湘剧在明初至嘉靖年间,由传入湖南的昆腔和弋阳腔与当地方言及民间音乐结合而成,兼含高腔、弹腔、昆腔、低牌子四大声腔,程式严谨,表演、服饰、脸谱等都具有独特的湖湘地方风格。湘剧传统剧目丰富,代表剧目包括《封神榜》《拜月记》《金印记》《投笔记》《白兔记》等,高腔的“四大连台”和“六大记”是其中演出时间最早、保留时间最长的代表性作品。曾金贵是国家一级演员,1952年正式学戏,师承朱庆红、杨绍奎、谈丙奎、贺华元、廖升煮等老师专攻花脸,掌握近百出湘剧传统剧目。20世纪90年代,他在《铸剑志》中扮演荣柏,获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员奖,在《布衣毛润之》中成功塑造的军阀赵恒惕为该剧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做出贡献。



王秀玲 · 传统戏剧

长按识别二维码

观看综述片




传承人编号:02-0599

传承人姓名:王秀玲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35.11.20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

项目名称:曲剧

项目类别:传统戏剧


王秀玲,1935年出生,女,汉族,河南郏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曲剧代表性传承人。曲剧亦称“高台曲”,是在河南曲子和踩高跷的基础上,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正式发展形成的。伴奏乐器原本只有坠子,登台表演以后逐渐增加曲胡、三弦、软弓京胡、手板、笙、古筝、二胡、琵琶等,同时也出现了武场乐器。王秀玲是国家一级演员。她自幼随父王俊卿学习曲剧表演,6岁登台,是曲剧第一代女演员。1949年至1955年在新生曲剧社工作,1956年结业于文化部戏曲演员讲习班,受教于梅兰芳、程砚秋等大师。1955年至1960年在郑州市曲剧团工作,任演员队队长。1960年至1993年在河南省曲剧团工作,任演员队队长。她唱腔清秀柔婉,表演内涵饱满,外观传神,形成了曲剧艺术中独特的“王派艺术”。



文道华 · 传统戏剧

长按识别二维码

观看综述片




传承人编号:02-0645

传承人姓名:文道华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44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项目名称:彝族撮泰吉

项目类别:传统戏剧


文道华,1944年出生,男,彝族,贵州威宁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彝族撮泰吉代表性传承人。撮泰吉是仅存于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板底乡裸嘎寨的一种古老的戏剧形态。撮泰吉为彝文译音,意思为“变人戏”。撮泰吉表演主要分为祭祀、耕作、喜庆、扫寨四个部分,其中耕作是全戏的核心,主要反映彝族迁徙、农耕、繁衍的历史。正月十五的扫寨即“扫火星”活动将整个撮泰吉演出推向高潮。文道华是毕摩,他主持表演的撮泰吉曾于2002年获毕节地区首届民族文化博览会一等奖,并多次参加“中国贵州彝族年会暨彝族文化节”(六盘水)、“国际杜鹃花节”(大方县)、贵州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汇报演出等活动。




张月福· 传统戏剧

长按识别二维码

观看综述片




传承人编号:02-0659

传承人姓名:张月福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50.10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德江县

项目名称:傩戏(德江傩堂戏)

项目类别:传统戏剧


张月福,1950年出生,男,土家族,贵州德江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傩戏(德江傩堂戏)代表性传承人。德江傩堂戏是一种佩戴面具表演的宗教祭祀戏剧,它源于古时的傩仪,汉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厚娱人色彩的礼仪祀典。德江自古为土家族等少数民族聚居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使德江傩堂戏完整保存了其原始形态,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张月福自幼酷爱傩戏,先后拜十三人学习傩祭仪式、傩歌傩舞、傩戏等,是茅山教黑虎玄坛的第三十九代传人。张月福曾多次受邀在国内外参加各类傩戏演出,2006年,参加了国际民俗艺能节在日本东京、冲绳的演出,为德江傩堂戏的传承、宣传、资料采集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刘永周 · 传统戏剧

长按识别二维码

观看综述片


6.png


6.2.png


传承人编号:04-1668

传承人姓名:刘永周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44.11.21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腾冲县

项目名称:皮影戏(腾冲皮影戏)

项目类别:传统戏剧


刘永周,1944年出生,男,汉族,云南腾冲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皮影戏(腾冲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腾冲皮影戏有六七百年历史,分为“西腔”和“东腔”两大流派。东腔皮影主要服务于云南省腾冲县境东南部和城区坝子。1932年,应干崖(今盈江)土司邀请,赴旧城演唱《樊梨花征西》连台本戏49天,后又应边民及华侨邀请赴缅甸南坎演出《孙庞斗智》《宝莲灯》等剧目30余出。刘永周来自皮影世家,是腾冲皮影戏的第四代传承人,其皮影制作与表演“堪称一绝”。刘永周所在的皮影戏团曾参加文化部举办的金狮奖全国第二代木偶皮影比赛、甘肃省道情皮影展示、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比赛和活动,并获得制作造型奖、金奖、参展奖等荣誉,他雕刻的皮影曾被云南民族博物馆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收藏。



7.jpg

活动开始时间: 
2022-06-14 18:00
活动结束时间: 
2022-06-14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