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 | “年华易老,技 • 忆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暨工作回顾展”

图片


2022年6月11日是我国的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业务指导下,6月10日至7月10期间国家图书馆联合包括昆明少年儿童图书馆在内的全国182家图书馆举办“年华易老,技 · 忆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成果展映月暨工作回顾展”系列活动。

活动期间我馆将推出线上系列推文,展映115个获评优秀的传承人记录项目的综述片。这些综述片立体展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成长经历、技艺特点、代表作品、传承教学等内容,通过观赏影片,观众们不仅能领略到非遗传承人的技艺和风采,还能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所焕发的魅力和风情。让我们一起致敬非遗传承人,牢记文化守护的责任感,共同守护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玉素因·亚亚 · 传统音乐


长按识别二维码

观看综述片


图片


图片

传承人编号:02-0322
传承人姓名:玉素因·亚亚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40.06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麦盖提县
项目名称: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刀郎木卡姆)
项目类别:传统音乐

玉素因·亚亚,1940年出生,男,维吾尔族,新疆喀什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刀郎木卡姆)代表性传承人。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主要分布在南疆、北疆、东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在乌鲁木齐等城镇也广为流传。刀朗木卡姆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西北部以叶尔羌河至塔里木河流域为中心的刀郎地区,尤以麦盖提县为盛。玉素因·亚亚早年随其祖父和父亲学习刀郎木卡姆,是第三代刀郎木卡姆民间艺人。他能够完整弹唱9部《刀郎木卡姆》,擅长弹奏刀郎乐器,熟悉刀郎麦西热甫表演,多次参加国内外演出活动,培养出一批刀郎木卡姆传人。


秦梦雨 · 传统舞蹈


长按识别二维码

观看综述片


图片


图片

传承人编号:04-1542

传承人姓名:秦梦雨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38.10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

项目名称:秧歌(昌黎地秧歌)

项目类别:传统舞蹈


秦梦雨,1938年出生,男,汉族,河北昌黎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秧歌(昌黎地秧歌)代表性传承人。昌黎地秧歌是河北省最具有代表性的三大民间舞种之一,产生于元代,流传至今。昌黎地秧歌极具农耕生活情趣与舞蹈风格的鲜明个性,分为排街秧歌和场子秧歌。秦梦雨自幼跟随太爷秦来扭秧歌,12岁正式开始学习丑角,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和流派,亮相幽默、诙谐、自然,毬帽、手帕、扇子三种道具运用自如。1994年,他随昌黎地秧歌表演团参加沈阳国际秧歌节,获得最高奖“金玫瑰奖”。同年,他和昌黎秧歌队参加全国中老年健身舞蹈比赛,获得最高奖“兰花奖”。


武新全 · 传统舞蹈


长按识别二维码

观看综述片


图片


图片

传承人编号:02-0339
传承人姓名:武新全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41.10.28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井陉县
项目名称:井陉拉花

项目类别:传统舞蹈


武新全,1941年出生,男,汉族,河北井陉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井陉拉花代表性传承人。井陉拉花最早源于民间的节日、庙会、庆典及拜神时的街头广场花会。传统井陉拉花有其显著的艺术特色,以“拧肩”“翻腕”“扭臂”“吸腿”“撇脚”等动作为主要舞蹈语汇,形成刚柔相济、粗犷含蓄的独特艺术风格。井陉拉花的音乐为独立乐种,既有河北吹歌的韵味,又有寺庙音乐、宫廷音乐的色彩,与拉花舞蹈的深沉、含蓄、刚健、豪迈风格交相辉映,乐舞融合,浑然一体。武新全出生在一个拉花世家,祖父武庭是著名拉花艺人。他从八九岁开始向父亲武连喜学习拉花,掌握了拉花中各类角色的表演技法。作为一个民间艺人,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拉花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邓虹· 传统舞蹈


长按识别二维码

观看综述片


图片


图片

传承人编号:03-0909

传承人姓名:邓虹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43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凤台县

项目名称:花鼓灯(凤台花鼓灯)

项目类别:传统舞蹈


邓虹,1943年出生,女,汉族,安徽怀远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花鼓灯(凤台花鼓灯)代表性传承人。花鼓灯是汉民族中集舞蹈、灯歌和锣鼓音乐、情节性的双(三)人舞和情绪性集体舞完美结合于一体的民间舞种。凤台花鼓灯流行于淮河流域,主要分布在凤台及周边地区,主要由舞蹈、灯歌、锣鼓演奏和后场小戏组成。邓虹师承于著名花鼓灯老艺人陈敬芝(艺名:一条线),其表演技艺还深受李兆业(艺名:小猫春)的影响。邓虹表演的“兰花”与舞伴张士根表演的“鼓架子”合作共舞50年,二人合作编导表演的《小花场》在1986年全国民间舞蹈比赛中荣获创作、表演三等奖、安徽省二等奖,独舞《人欢鱼跃》获表演三等奖,《代代花》获安徽省第二届花鼓灯会表演一等奖。


王景才 · 传统舞蹈


长按识别二维码

观看综述片


图片


图片

传承人编号:02-0381

传承人姓名:王景才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68.07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纳雍县

项目名称:苗族芦笙舞(滚山珠)

项目类别:传统舞蹈


王景才,1968年出生,男,苗族,贵州纳雍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苗族芦笙舞(滚山珠)代表性传承人。芦笙舞,又名“踩芦笙”“踩歌堂”等,因用芦笙为舞蹈伴奏和自吹自舞而得名,是南方少数民族最喜爱、分布最广泛的一种民间舞蹈。苗族芦笙舞滚山珠原名“地龙滚荆”,苗语叫“子落夺”,流传在贵州省纳雍县猪场苗族彝族乡。滚山珠是融芦笙吹奏、舞蹈及杂技技巧为一体的表演形式,其中“滚山珠”“双飞燕”“倒栽桩”“叠罗汉”是最富创新性的高难度动作,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王景才有在少林寺习武的经历,他数十年如一日,在继承传统舞步的基础上,结合了杂技与武术技巧,给滚山珠注入了新的活力。1981年至1984年间,他担当主演及辅导老师,2000年至今在家乡培养了多名表演滚山珠的能手。


图片

活动开始时间: 
2022-06-07 02:45
活动结束时间: 
2022-06-07 02:45